孩子皮膚多關注!手足口病和蜱蟲叮咬防護攻略請收好
進入春季以來,手足口病高發,很多家長擔心手足口病影響孩子的健康。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兒童常見傳染病,主要以5歲以下兒童感染為主。應怎樣預防手足口???家長和學校需要如何應對呢?
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研究員 常昭瑞:既往監測結果顯示,每年4月份開始我國手足口病的病例數逐漸增多,5到7月份是發病的高發季節。隨著氣溫回升,手足口病的病例數會逐漸增多。不過,家長們也不必過于擔憂。
首先,大多數手足口病患者為輕癥,預后良好;其次,科學防護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感染風險。
專家建議家長,除了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、做好環境通風和清潔消毒工作以外,還需要做好孩子的健康監測。
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管理處研究員 常昭瑞:如果孩子出現發熱,手、足、臀等部位出現了皰疹、皮疹或者口腔黏膜或舌頭出現了潰瘍和皰疹,可能是得了手足口病,應及時就醫,同時要觀察孩子的意識狀態、手腳皮膚溫度以及有無肢體抖動等。適時做好患兒隔離。給孩子接種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。接種這個疫苗可以有效預防EV71感染相關的手足口病以及重癥的發生,建議6月齡以上的適齡兒童盡早接種疫苗,鼓勵在12月齡之前完成全程接種,以盡早起到保護作用。
春夏季警惕蜱蟲
一旦被叮咬要妥善處理
春夏季,戶外蚊蟲增多,往年有不少網友分享自己出游時被蜱蟲叮咬的經歷,那么,被蜱蟲叮咬后有哪些癥狀?遇到這種情況,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呢?
專家介紹,被蜱蟲叮咬后的癥狀往往因人而異,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情況:
一是局部反應。叮咬部位可能出現紅腫、瘙癢或輕微疼痛,類似蚊蟲叮咬,但持續時間會更長。二是過敏反應。部分人群對蜱蟲唾液中的蛋白質過敏,可能出現皮疹、水皰甚至全身性的蕁麻疹。三是感染癥狀。如果蜱蟲攜帶病原體,可能會引發發熱、頭痛、肌肉酸痛、乏力等全身癥狀。
一旦被蜱蟲叮咬后要妥善處理。
中國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專家劉起勇介紹,一是盡快移除蜱蟲,蜱蟲在吸血時會將頭部埋入皮膚,要用鑷子或者專用蜱蟲移除工具,緊貼皮膚夾住蜱蟲頭部,緩慢垂直向上拔除。二是消毒處理,用酒精或碘伏清潔叮咬部位,避免感染。三是健康觀察,在接下來的幾周內,密切觀察是否出現發熱、皮疹或其他異常癥狀。如有不適,及時就醫并一定要告知醫生曾經被蜱蟲叮咬過,便于醫生診斷。
(央視新聞)